笔下文学 > 启明1158 > 五百四十一 赵构已经进入舒适区

五百四十一 赵构已经进入舒适区


 北宋宣和二年,宋徽宗为了完成宋朝占领燕云十六州的悲愿,与金国结下海上之盟。


 双方商定,由金国攻取辽中京大定府,宋取辽南京析津府,双方南北夹攻,一起覆灭辽国。


 辽亡后,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,金国则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国,双方睦邻友好,共分天下。


 不过在那个时候,金国已经对辽国取得了绝对的军事优势,和宋的联盟多是完颜阿骨打一力推动,金国统治集团对此则不是很上心。


 宋徽宗则低估了处于上升期的金国对土地和财富的渴望,也高估了宋军的战斗力,对自己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

 随后金国出兵对辽国发起决定性打击,准备一举灭辽,而北宋也相约出兵北上燕云,试图对即将破灭的辽国上演一出趁火打劫的戏码,也顺便完成海上之盟的约定。


 但是没想到宋军废到了极点,连即将亡国的辽军都打不过,反而被一波推倒全军溃散。


 被金人打的没脾气的辽军却依然可以击溃心怀不顾的宋军,眼看着宋军如此无能,金国人又是鄙视又是心怀不轨地帮他们攻破了幽州等地。


 虽然他们还是按照盟约把幽州交给了宋朝,但是迁走了全部的人口和财物,让宋朝花费一大笔军费只得到了空城一座。


 不仅如此,宋国还要支付金国购买幽州等地的费用和金军击溃辽军的辛苦费。


 等于北宋花了两遍钱,买到了一座没什么太大意义的空城。


 当时宋朝举国欢腾,还以为他们终于完成了祖先的悲愿,回到了燕云之地,赵佶本人功劳盖过祖先,为一时圣君。


 然而当时力主和北宋结盟的完颜阿骨打已经病逝,完颜吴乞买上位,金国内部主战派占据绝对上风,对宋国的武力十分鄙视,对宋国的财富却又十分垂涎。


 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所有人都知道了。


 这个故事给了全体宋人一个教训——军事力量不够,就不要贸然图谋开疆拓土,否则会被打成渣渣,碎一地,捡都捡不起来。


 所以接受了这个教训的南宋君臣从此就把这个教训刻在了骨子里,任何进取都会被视作极具风险的行动,除非有政治强人强行推动不得已而为之,否则断然不会进取。


 进取就是等于自杀,毫无意义,还不如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。


 但是硬要把当下的情况往那个时候套,也不尽然。


 光复军不是金人,双方并没有可比性,而开封是宋国的故都,幽州对于宋国而言是个相当陌生的地方,强行把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讨论未免有点强行担心被迫害,有损大国国格。


 所以宰辅团队商议了很久,吵架吵了七八次,都没有得出一个可以说服对方的结论。


 总体来说,汤思退和沈该并不支持光复军的这一提案,觉得这样做危险性太大了,万一重蹈覆辙,对宋国来说简直是致命失误。


 张浚表示可以和光复军就这一问题继续深入讨论,在讨论过程之中判断光复军的真实意图,不要放弃真正达成目标的可能性。


 枢密院三人组持中立态度,认为维持现状是最好的,最好可以和光复军达成一个互不侵犯的协定,给大宋争取整顿军备的时间。


 因为大宋的军备真的很烂,很多军队尚且没有满员,强行出动难度很大。


 赵构面对宰辅团队的分裂意见感到非常无奈,他自己其实并不想要和光复军就开封问题进行谈判。


 开封,是故都,对于赵构来说要是可以回到故都,毫无疑问是对他执政的合法性的一次大大的强化,他理应非常高兴,并且力主推动此事。


 可是这一天对他来说来的太晚了,也太不巧了。


 要是赵佶和赵桓早死二十年,而这一天在二十年前就来到了,那么他或许会毫不犹豫的推动这件事情。


 可是最近,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。


 一来,他已经进入到人生暮年,年轻时尚且没有雄心壮志,更别说现在了。


 二来,他终于得知了赵桓的死讯,赵桓已死,太子已立,内部再也没有任何势力和个人可以威胁到他的皇位,而外部,金国已经灭亡。


 所以他已经彻底安全了,他进入了安全状态,迅速构建了自己的舒适区。


 进入舒适区的赵构已经不是很想折腾了。


 天下局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赵构的个人处境,而他的处境又直接影响了他的心理状态。


 赵构不想折腾了,赵构想过几天安生日子,想要回到靖康之变以前那梦幻般的生活当中。


 没有压力,没有折腾,没有风险,那快快乐乐的生活。


 陈康伯之前觉得金国的灭亡会给南宋带来不可知的风险,但是他没料到最不可知的风险来自于他的皇帝陛下。


 此时此刻,进入安全舒适区的赵构已经有了【怠政】的想法。


 思来想去,他觉得光复军是否臣服已经不重要了,只要光复军不南下找南宋的麻烦,就无所谓。


 他想着光复军不是金人,光复军也是汉人,应该可以谈判。


 所以与其想方设法让他们投诚、然后还要考虑很严重的政治问题,不如干脆和光复军和平共处。


 他立国也好,称帝也罢,都无所谓,只要不和大宋敌对,就可以。


 所有人不要再想着回归中原,就那么让他度过一生,至于今后会发生什么……只要他死了,爱发生什么就发生什么。


 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度过往后余生,过舒服日子,什么都不要发生,什么都不要出现,一直维持下去,直到他死。


 怀着如此的设想,赵构对这件事情的反应非常消极,对于宰辅团队持有的普遍意义上的消极态度他还是挺满意的。


 而张浚这个一力推动北上的人……


 赵构开始有点后悔把他喊回来了。


 他要是不回来,现在的局势应该就不会如此的尴尬。


 可是人已经回来了,已经做上了参知政事的高位,没有合适的理由又怎么能把他赶走呢?


 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情——光复军是敌是友还没有最终确定。


 只要这个问题得以确认,张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。


 怀着莫名的想法,赵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。


 “开封虽然是大宋故都,但是残破已久,且中原局势未定,贸然回归,不仅要支付大量银钱,还要寻求治理,这就又是一大笔银钱的支出,得不偿失,我看,还是算了吧。”


 八月十三日的宰辅团队会议上,赵构给出了自己思考已久的最终看法。


 “而且对于光复军,我以为,只要能与之订立和约,互不侵犯,其他的也不重要,彼等平定中原,心高气傲,且不说是否愿意内附。


 就算愿意,这一群骄兵悍将该如何驾驭又是问题,给予何种待遇,往何处安置,彼等若有过分的要求又该怎么办等等,这些都是问题,与其烦恼,不如干脆不要谈这些事情。”


 赵构不仅决定不要开封,还决定放弃和光复军洽谈归附的事情,转而寻求与之订立和约的可能性。


 大宋不需要光复军的臣服,只需要光复军与他们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,一切就没有问题。


 往后他们建国也好,称帝也罢,都无所谓。


 反正赵构是这样认为的。


 这个想法让汤思退和沈该惊喜莫名,却让张浚感到惊讶和相当的不满。


 张浚立刻表示反对。


 “陛下!开封是我朝故都,更是中原重镇,返回开封就意味着我朝重新回归中原,对于中原百姓来说,他们翘首以盼大宋回归,大宋若是不回归,他们又该是何等的绝望?”  

(https://www.bxwx321.com/novel/AxZcI1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xwx321.com。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s://m.bxwx321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