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 > 移明皇帝 > 第295章 新税律

第295章 新税律

朱慈炫自我批评道:“这跟朕过于谨慎有很大关系。”

“是臣等疏忽。”

听众臣主动揽责,朱慈炫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道:“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,粉饰朕的圣明,对朝政无益有害,众卿切不可如此。”

“陛下圣明。”

一阵令朱慈炫无奈的称颂过后,毕自严转移话题:“陛下,内务府将接受海量财产,那些现银能否入财政部库房?”

经过南北直隶和山东三大案,内务府已膨胀成庞然大物,他们这些臣子又开始担心,内务府会尾大不掉。

朱慈炫心里明白得很,也知道内务府太过庞大的危害,但在如今的大明,他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务府,以支持自己的战略目标。

一则他掌握绝对军权,不怕内务府势大难制;二则有大量人员要安置,内务府作为承载者,需要更强的经济实力。

高时明为避嫌,没敢对此吭声。

朱慈炫却非常坚定道:“诸卿,朕明白你们的意思,也知道一个庞大的内务府将来会是个问题,但主要还是人浮于事、效率低下以及贪腐的问题,到时需要进行改制。朕年纪尚小,有的是时间来解决。”

的确,对圣明的乾圣来说,年幼反倒是好事。

众臣也就不再纠结:“陛下圣明。”

摆摆手,朱慈炫对毕自严道:“毕卿,待抄家结束,朕会让内务府估算一下,保证所有产业正常运转需要多少资金,到时再决定划拨财政部多少。”

“另外,今后财政部开支重点在南方,非必须,不用将现银北运。”

新体系中,配套使用新纸钞和购物证,对现银需求不是太多,可以通过内务府转移支付来解决。

移民部开支主要是粮食采购,业务也在南方。

现银开支最多的水利部,目前在北直隶进行水利工程建设,下一个目的地是河南,现银开支相对多些,但也有很大部分是米粮采购。

对朱慈炫的提议,毕自严表示赞同:“臣遵旨。”

“传旨,在南直隶和山东执行新税律,增加资源税、教育附加费和水利建设税,取消辽饷、人头税和傜役,以及其它未在新税法中明确的税种、杂税。”

正常情况下,明朝综合田赋占总收成的10%。

取消人头税,税收优免也同时取消,相当于摊丁入亩。按10%征收农税,并且由田地所有人缴纳,农民税负大为降低,日子会明显转好。

开征资源税,有利于抑制无序开矿行为。

教育附加费和水利建设费,皆按税负的10%加征。但农税不加征,主要还是考虑农民收入有限,而工商业主则是富裕者,承担得起。

取消傜役,开征水利建设税,给农民减负的同时,多少也弥补些水利建设费用的不足。

商税分为工业税和商业税,分别按收入征收10%和6%,有利于调节工业和纯商业的税负不公。

与老税律相比,新税律惠及多数人,而受影响的少数人是富裕者,朝廷税收大幅提升,能满足官员人数暴增带来的支出。

并且,两地工商业基本控制在内务府手里,对推行商税不会有多大阻碍。

若有人胆敢抵制,那等待他的不仅是军队,地方官吏就会上门教他如何做人。

“毕卿,财政税收官员准备得如何?”

财政局要下到州县,乡镇派出机构也有税收官员,对官员需求最大。

“陛下,除了钱谷师爷和征比师爷,衙门户房吏员及相关白役经过考核录用,官吏一体化考试中录选四千七百余,税收相关官吏高达六万余,能满足两地需求。”

对毕自严的回答,朱慈炫非常满意,随即提醒道:“地方那些吏员和白役,原则上异地为官,家属可随迁,成年子女也可分户。”

这样安排,是要进行户籍改革,并减少宗族对朝政影响。

“臣遵旨。”

“传旨,在两地执行新户籍登记法,取消士农工商的划分,户籍改为城镇居民户口和农村居民户口两种。农村居民可拥有和购买田地,并可转为城镇居民口;城镇居民户不得拥有或购买田地,也不得转为农村居民户口。新出生人口户籍,按其父户籍性质登记落户。”

户籍管理,朱慈炫完全参照后世,目的不是减少农民,而是防止土地兼并行为。

无论什么年代,有钱人肯定不会落籍农村,那么他只能转售拥有的土地。

而朱慈炫接下来,还要进行土地变革,把土地性质分为皇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,令兼并土地更加不可能。

“孙卿,田地黄册由财政衙门管理,户籍管理则由政务衙门管理,要做到无缝对接。”

“陛下放心,地方衙门设置有户籍管理部门。”孙承宗随后提了个问题,“陛下,大户人家的丫环、仆役大多没有户籍,该如何处置?”

“孙卿,不是没户籍,而是用卖身契代替吧。”

孙承宗干干一笑,没有回应。

作为现代人,朱慈炫对这个问题怎会不知道?之前因为事务繁多,没有想过要取消贱籍、取缔卖身契的事。

想了想,他下旨道:“传旨,在两地取消一切贱籍,卖身契一概作废,按个人实际情况及意愿登记户籍。严禁人口买卖,大户人家丫环、仆役实行聘用制,并在衙门登记,也不得随意打杀。”

私人不得拥有奴隶,这是朱慈炫的底线,至于以后朝廷方面,那就另当别论。

“臣遵旨。”

这道旨意执行下去,是会增加大户人家开支,但有利朝廷对人口的管理和统计,孙承宗自然大力支持。

说到人口问题,朱慈炫不禁问道:“诸卿,大明现在到底有多少人口啊?据朕所知,明初就有六千余万人,两百多年来大明局势还算平稳,怎么到现在还不到六千万人了呢?”

“陛下,估计有一亿吧。”毕自严回道。

后世有学者推测,明末应该有两亿多人,建奴入关,一座座城池被屠,人口才大幅下降。

朱慈炫认同此观点:“毕卿,朕估计超过两亿。”

众臣张大嘴,满脸的不可思议,但又不约而同地点头,缙绅、商人、豪强等蓄奴众多,这个数字说不定是真有。

喜欢移明皇帝  

(https://www.bxwx321.com/novel/JX7axvqQqdyv4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xwx321.com。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s://m.bxwx321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