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 > 明末试锋 > 第二百九十九章 抚恤金——参军

第二百九十九章 抚恤金——参军


 话音一落,惊异声四起,上百人七嘴八舌和身边的亲人不断询问着、征询着,很快上百人齐齐下跪在地上,大声呼喊着,“感谢恩人救命之恩”,说完,齐齐一起叩首一拜,声势震天。


 一旁的军兵望着这一幕,当初做这些事的老兵,看着眼前的这一幕,也被深深地震撼着,老百姓是记恩的,也是记仇的,人在做,天在看,百姓心中是有杆秤的。


 相见过后,赵民向大家说了自己的来意,代表自家将军,来向跟随征战的民夫青壮牺牲者的家属,送达抚血金和第一年的月粮。


 在大家的帮助下,很快找到了两名牺牲者的亲人家属,这两户人家都是衣衫褴褛,面带菜色,一看就知家中是十分的不好过。


 来到家中,落入眼中的是破败的茅草屋,屋中只有几个桌凳,和一个水缸,不过还好的是家中还有男丁,除了牺牲者的父母亲外,还有兄弟姐妹,这让赵民宽慰了许多。


 将两家人找到了一起,赵民沉声说道,“你们的儿子很是勇敢,他们只是押运军粮的,但看见建虏逃跑便勇敢的追了上去,在与建虏的搏杀中壮烈牺牲,他们是英雄。”


 “我家将军由于事情太忙,不能亲自来到这里向你们请安了,让我代表他来,还请谅解。”


 一名皮肤粗糙黝黑的中年男子带着悲痛说道,“我和村子里的百姓能度过这次大灾荒,没有死人,都是将军大人的恩德,我儿能为将军大人效力战死也是报了大人的恩情,我们不会难过。”


 刚说完不会难过,眼中泪水却掩不住心中的悲痛,说着说着,已是泪流满面。


 赵民询问了一下两家的生活情况,得知山西从去年七八月到今年四月的大旱虽然已经过去,但种下的冬小麦得到来年的五月份才会有收成,官府提供了种子,今年七八月种的粮食,秋收收成有限,吃不饱,但也能够堪堪活下去,生活很困难。


 聊了一些家常,便进入正题,赵民问到两家,“两家老伯,现在我想问一下你等两家,是公开接受抚恤金和月粮,还是在屋中隐秘的私下接受抚恤金和月粮?”


 如此一问,周大虎有过交代,钱粮惹人眼红,世道混乱,这也是为牺牲者家属安全考虑。


 两家主事人相看一眼,知道赵民的意思,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,他们不想让牺牲的儿子默默无名,即使有安全疑虑,他们也要让儿子的大名在村子中扬名,知道自己的儿子是英雄,是杀建虏的大英雄。他们的想法就是如此简单。


 “回将军,我们两家愿意公开接受抚恤金和月粮。”两家主事人很快做出了决定。


 赵民特意提醒了一句,“现在世道混乱,你们确定?”


 “确定。”两家主事人作出了确定的答案。


 既然对方做出了决定,他尊重照办就是,公开发放抚恤金对自己的军队名声也是有大的好处,也是向大家宣传自家将军的大好机会,在这乱世之中,好的名声就是人心,振臂一呼,从者成千上万。这就是好名声的力量。再往大了讲,名声在外,往往能够吸引许多人才,招贤纳士也是容易许多。


 当着全村上百人的面,赵民宣读了周大虎的决定,战死牺牲民夫青壮的两家家属,被宣布每家发放抚恤金白银三十两,月粮暂定三年,每年给粮三石,一次性发给一年。


 一宣读完,赵民就将粮食和银子送到了两家手里,然后在花名册上让两家家属签字按手印,并发给了一家一张盖有周大虎官印的证明书,上面写着牺牲之人的名字、日期和家属的名字,以及战斗经过,英勇事迹等,凭此每年可以可以到彰德卫或者代州领取粮食。还有月粮定是三年,但这也只是暂定,后续政策也会根据周大虎自己的财政情况,和这些战死家属生活情况而有所调整。


 赵民发放的抚恤金和粮食的数量,让这些百姓是看在心中是十分震动,这些钱粮在这灾荒时期,可是能救活多人性命的,要知道很多人都挣扎在饥饿死亡的边缘。过去死一个民夫青壮百姓,官府也不过只是区区数两银子,在这灾荒和世道动荡的年代,人命如草芥,根本不值钱,买一个孩子和佣人丫鬟,也不过是几两银子而已。这些钱粮抚恤金在百姓眼里已是巨额的财富了。


 周大虎的名字在这些百姓中,已是好将军的代名词,见战死亲人家属有保障,随即就有百姓问赵民招不招兵,他们中的年轻人想参军,在家里只会是坐吃山空,一起挨饿受冻,出去打工,一是活少,二是兵荒马乱,外出打工很不安全。


 对于招兵,赵民记得自家大哥手中还有六千兵额没有招人,除此以外,还有自己大哥的私军家丁也需要大量人手,也是需要招兵买马,有兵来投,就在眼前,怎能不要?


 兵来我要,但要说清楚自己的招兵政策,赵民看了一眼想当兵的人,大概有十几人,这是一个小村子,十几人已是很多了。赵民要把政策给他们讲清楚,“独子不收,身体不好者不收,当兵分两种,一种是有饷银的朝廷的兵马,一种是我家将军的家丁私兵,家丁没有饷银,但会管生活包括亲人家属。”


 “另外要说明的是,不管是加入我家将军的额兵还是私兵家丁,事先都要告诉你门,吃不了苦不要来,受不了军纪不要来,怕死不要来,知道为什么吗?”


 赵民看了一眼大家,接着说道,“如果能遵守我说的三条,身体好、不是独子的话,就可以参军。”


 村中想参军的年轻人是异口同声而道,“我等能遵守军纪,不怕死、不怕苦。”


 很快相当兵的登记完毕,足足有十六人青壮参军,家庭都是十分困难,出来当兵有些迫不得已,同时认为跟着眼前的军队有保障,才参了军。赵民也是按着招兵的规矩,不管是他们参加私兵家丁,还是营兵额兵,都发放了安家银,有家室的五两,没家室的三两,赵民念其家庭刚遭大灾,自己又做主给每家军属又加发了一石粮食。  

(https://www.xbxxs.com/novel/PY1Po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bxxs.com。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s://m.xbxxs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