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 > 逆天明末三十年 > 五百五十八章 大汗的抉择上

五百五十八章 大汗的抉择上



  这些天,虽然宁远战场的总体形势是平静的,但是跟刘毅他们一样,皇太极的大营也没闲着,一方面,一队队的斥候被不断的派出去探查宁远城的情况,另一方面,皇太极也在和旗主贝勒们共同商议着进攻的方案,自从上次经过少壮派的鼓动之后,整个金兵上下基本达成了一个一致的方案,就是这一仗必须打,不可能一箭不放就直接退兵。



  但是,这么多天以来的侦查情况却显得不容乐观,因为刘毅的青弋军始终在城外进行战场遮蔽,导致抵近的斥候不是被直接干掉,就是被驱逐,八旗军的气势经过青弋军的打压,已经没有那种面对辽东军镇时候的那种虎狼之气,现在的八旗斥候见到青弋军的斥候一般的选择就是扭头就跑,根本没有什么对战的余地,自己的弓箭必须要进入到五十步以内才能对青弋军造成伤害,这还仅仅是伤害,如果不能命中要害部位,还不足以杀死一名全副武装的青弋军斥候。而他们的火铳只要是在百步的距离,那是中之必死。



  这样的不对称战争不是八旗军想要的,即便是他们放出去的斥候都是两黄旗,两白旗,甚至巴牙喇的精英,这些士兵也不愿意就这样白白的死去。双方的斥候遭遇战交换比打的非常难看,从皇太极抵达望海台一线至今,十几天的时间过去,八旗军至少已经死伤了五六百名斥候,那可是军中的精华,就这么白白折损,而青弋军到现在为止只有二三十人阵亡。还是在密林之中被敌方斥候利用人数优势吃掉的。



  现在的战争在皇太极自己看来甚至有些滑稽,本来金兵和明军对战一直都是以少打多,虽然明军人数占据绝对优势,可是皇太极一直秉承兵不在多而在精的思想,特别是将努尔哈赤的管你几路来,我只一路去的军事方针用到极致,不断的跟明军打运动战,利用骑兵的优势穿插包围明军,一股一股吃掉他们,即便是人数优势的明军也拿他们没辙。可是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了,皇太极变成了人数占优势的一方,五六万人马竟然被几千青弋军骑兵耍的团团转,还死伤惨重,几十倍于敌军的兵力硬是吃不掉他们。这让金兵大营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郁闷的气氛,不仅是郁闷,如果说的更确切一点,是一股邪火憋在心中无处发泄的感觉。



  特别是阿济格等人,两白旗出击的斥候不仅没有收获反而白白损失了上百人,这让阿济格怎么能不抓狂,即便是杜度的脾气再好也压不住阿济格的怒气。这些天阿济格一直嚷嚷着出战,既然侦查没有什么效果索性直接打一仗好了,反正他们的兵力不会太多,即便是后续的援兵赶到,不过也就是两万人顶破天了,这支部队还能发展到多少人,上次一场大战他们也是元气大伤,这次估计也是将所有的骑兵带过来了,听闻刘毅就是个参将。努尔哈赤自己就是明国的指挥使,当然这些贝勒们对明国的军制不要太熟悉,一个参将顶破天不就是五六千人的兵力吗,就算给他们加上一些,翻一番,万把人就不得了了。就算前面有一万青弋军,阿济格和豪格等人也想打上一仗,这次跟上次可是大大的不一样,你们不是火器厉害吗?不是有大量的火炮吗?现在八旗军也有,而且数量上有很大的优势,那就拼一拼火力,看谁比较强。数日以来,阿济格一直在鼓动皇太极直接出击,不用侦查了,反正侦查来侦查去还是要打一仗,索性放手一搏,这些个蒙古部落汗王们还眼巴巴的希望跟着捞点好处呢。



  这也是皇太极最烦心的一点,这些个部落汗,不提他们还好,一提他们,皇太极胸中更是阴郁。现在他是进退两难,如果现在退回锦州,不错,这次战役对于金国来说是取得了胜利,他们完成了攻打大小凌河的目标,不仅如此,还超额完成任务,直接拿下了锦州城。可是对于蒙古各部来说,那可是亏大了。自己出兵帮助八旗军牵制宁远方向的兵力不说,虽然没打下宁远城,可是如果不是他们,八旗军也不会这么顺顺当当的拿下锦州防线。



  这个时候如果撤了,八旗军是赚的盆满钵满,那蒙古军不是损兵折将最后无功而返吗?这让蒙古人怎么能接受,皇太极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烦躁无比,可以说如果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场,索性现在就退兵。只要保住锦州防线,他就不信,青弋军会一直钉在这里,就算青弋军在这里,以后也可以想想办法,或者利用陷害袁崇焕的办法,搞一出反间计,让大明自断臂膀,反正这帮愚蠢的明国朝廷官员,打仗不行,杀自己人最是在行。



  可是现在这仗等于是在帮蒙古人打,如果不打,自己就这么把辽河套让出去也不现实,本来跟土谢图谈好的条件虽然是让出辽河套,可是真到了让的时候,皇太极心里就犹豫了,这帮蒙古人虽然死伤不少,可是那是因为他们自己废物,并不是他皇太极造成的。而卖惨这一招在皇太极这里不起作用,你损失了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,甚至可以说是你们草原各部贪婪,想要拿下宁远城中的物资,这才不通知金军,不和八旗一起行动,遭到了失败。你们没取得什么成绩就要大金将辽河套给你们,这一点皇太极心里也是非常不舒服,现在的标准就是,除非打下了宁远,破掉明国的关外防线,这样皇太极和八旗贝勒们让出辽河套心里才会平衡。但依据眼下的情况来看,蒙古军已经被打残,下回攻打宁远的战役只能是八旗做主力,何况前面还有明国的第一强军,就算是打下了宁远,八旗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,真到那个时候恐怕更加不会有人同意将辽河套给蒙古人,他们凭什么?



  皇太极是彻底陷入了两难,如果这次不能让蒙古人捞点好处,以后要想指挥蒙古各部可就困难了,而现在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还真不能和土谢图他们彻底翻脸,万一这个时候漠西的林丹汗或者明国插上一脚,直接将蒙古各部分化出去,脱离金兵的控制,那么局势就会重新回到努尔哈赤的时代,又是金国一个人单打独斗,面对这么多势力的侵袭,现在夺得的地盘能不能守住还是一个问题,而他皇太极再也不是草原和大金共同的天聪汗,这对自己的威信打击是致命的,皇太极不是没想过,直接把蒙古各部吞并了算了,可是现在时机并不成熟,因为在他们和蒙古的中间,始终都有明军的辽东军镇存在,辽东将大金和草原隔离开,让他们不能连接成为一个整体,大大削弱了皇太极的控制力,而第三方势力扎根在这里,会是影响平衡的重要砝码,皇太极可以想到,如果自己选择攻打蒙古各部,那么蒙古人百分百会跟明国联合,一起对付自己,那局面比现在还要糟糕。



  两难啊,两难。退,则满蒙联盟会分崩离析,进,大金国会受到不小的完全没有必要的损失。该死,都是因为这支明国的新军,如果没有他们,事情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。皇太极抽出佩剑,狂吼一声,发疯一般的劈断了面前的桌案,他大叫道:“该死的尼堪!明国的新军!刘毅,本汗誓要将你碎尸万段!”



  大汗发怒,走到门口的鲍承先停住了脚步,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去触皇太极的霉头最好。本来他是想劝皇太极退兵的,当日不过是因为阿济格,豪格等人的鼓动,相信过了这么多天,皇太极自己内心肯定也犹豫起来了,鲍承先故意放了好多天不来劝皇太极,就是要等他自己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后,劝说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。



  听今天皇太极的反应,想必这些天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折磨,他的神经紧绷的一定也是快要到极限了。很好,明天,明天鲍承先来劝说他退兵,一定能成。鲍承先作为一个汉人,当然是有自己的算盘的,既然已经投降了金国,再重新回到大明是绝对不可能了,所以金国只能胜不能败,鲍承先自己也是骑虎难下。所以他看问题的角度跟皇太极不一样,皇太极要考虑全局,而鲍承先认为,金国一旦没了,那一切就全完了,所以现在不论做什么决定,都一定要以金国的利益为先,蒙古各部就算是这次闹掰了,以后还有机会再让他们诚心臣服于大金,而大金的实力要是受到根本性的损害,那可就难以收场了,培养一个精锐的八旗战士需要十几年的功夫,难道各方势力会给皇太极休养生息十几年吗?

 

(https://www.xbxxs.com/novel/gH1G43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bxxs.com。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s://m.xbxxs.com/